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知识 > 中国水泥技术结构的特色及形成原因

中国水泥技术结构的特色及形成原因

 直到上世纪末,中国水泥技术结构 大的特色就是长时期以立窑为主体,在“十五”期间,立窑水泥产量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还在80%左右波动,2003年以后,立窑水泥的产量才由升转降(图7)。


    形成原因首先是发展路径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但是资金短缺,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需求,水泥工业的发展逐步地偏移到“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路径上;二是体制的制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泥企业均为公有制企业,水泥的投资和建设、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均是按照中央的精神和行业统一的要求进行的;三是技术和资金的制约使我国的新型干法生产企业在本世纪前缺乏市场竞争力。

    2.技术结构调整的难点

    从上世纪90年代,水泥行业就把结构调整作为一项业内的重点工作。其间,当时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先后下达了若干淘汰水泥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文件促进水泥产业的技术结构调整,但都未能阻止立窑比例继续攀升的状态。除资金和技术两大难点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众多的小水泥厂尽管属于淘汰对象,但他们又多是乡、镇乃至县的经济支柱,不仅政企的关系密切,而且涉及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因此必然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如果说立窑水泥在我国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淘汰立窑的难度也是世界之 。

    3.市场对于技术结构调整的推动

    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动力,一个行业的结构调整必然要顺从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立窑水泥由于技术的落后和生产规模的限制,难以满足客户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连续供货方面的要求。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处于经济快速上升阶段的浙江、河南率先完成了地区水泥工业技术结构的调整。从全国来看,也是在本世纪我国经济发展 快的十年里,遏制了立窑水泥产量上升的趋势,随后立窑落后工艺被淘汰的步伐骤然加快。水泥螺旋输送机

    4.技术结构调整的突破和迅速发展

    进入本世纪,我国新型干法技术的日臻完善和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为水泥技术结构调整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刺激下,2003年和2009年前后两次出现了建设新型干法的高潮,与此相对应,在“十一五”期间淘汰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步伐大大加快。新型干法建设和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力推进技术结构调整,使得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例迅速提高(图8)。

 


    ——2006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53%,扭转了中国水泥30多年以立窑为主体的局面。

    ——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78%,提前实现了“十一五”水泥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例达到85%,为“十二五”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奠定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51qizhong.com/hyzs/45.html,转载请保留。

联系我们

郑州诚亿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销售一部:15093115599
手 机:15093115599
销售二部:0371-63365323
手 机:13525528998
贸 易 部:0371-63365323
传 真:
售后服务:0371-63365323
地址: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

最新资讯